史上最慘工殤汙染 RCA給台灣的教訓
RCA 這三個英文字母,曾代表著經濟繁榮、就業機會;最終,這個光輝的標誌成了台灣 24 年來揮之不去的巨大夢魘。
1994 年時任立委的趙少康揭發 RCA長年傾倒有毒廢料汙染土壤及地下水,員工長期暴露在汙染環境而得病、罹癌,甚至過世。事件揭發後 5 年,受害工人成立員工關懷協會,又經過 5 年才正式提出訴訟,等到今年訴訟獲得結果,已經又過了 14 年。受害工人至少歷經了 24 年苦難,才等到正義──還有受害者還在等待中。
RCA 汙染案的判決一出,六輕汙染、捷運潛水夫症工人等律師代表都要求法官比照判決,尤其是 RCA 案法官要求肇事的企業負責舉證責任,而非受害的勞工,更對未來台灣職災求償訴訟將有長遠影響。 而 RCA 案也影響了台灣人看待企業公害汙染的視角。只是 RCA 惡意脫產,而受汙染的廠區地下水至今致癌物檢測仍超標。 24 年過去,傷害仍未痊癒,而我們從這個台灣史上最嚴重工殤汙染事件中學到了什麼?
美國無線電公司(RCA)受害員工歷經十四年訴訟,二六二人獲賠五億多元,判決宣布一個多月來,各地環境公害與職災工人訴訟沒有停歇,以RCA工人「永不妥協」的精神為鑑,持續在法院中纏鬥。
全盛時期員工多達兩萬人
故事從經濟起飛的年代講起,台灣以各種租稅、土地與廠房優惠吸引外資進駐,RCA公司便於一九六九年到台灣設廠,工廠主要在桃園、竹北與宜蘭。當時RCA生產電視機零組件、主機板等電子產品外銷,以美商名號與優渥福利吸引許多女工擔任生產線的作業員,全盛時期員工多達兩萬人。 RCA可以說是台灣代工外銷的奇蹟。一直到九○年代,因為國內生產成本提高,國外產品低價競爭,台灣RCA公司經歷美國奇異公司(GE)併購,又轉賣給湯姆笙百慕達公司( Thomson Bermuda ),最終在九二年撤出台灣。 奇蹟背後是工人的健康以及無法復原的環境。時任立委的趙少康於九四年揭露,RCA長年在台挖井傾倒有毒廢料,汙染當地的土壤及地下水,員工長期暴露在有機溶劑中也因此得病、罹癌,甚至因此過世。
受害工人於九九年成立RCA員工關懷協會(關懷協會),五二九位員工及家屬於二○○四年提起訴訟,歷經十四年才爭取到獲賠機會。 「六輕應該比照RCA,負擔舉證責任」、「捷運局應該比照RCA母公司,負擔賠償責任」、「法院應該比照一軍審判,給予訴訟補助」⋯⋯,RCA判決出爐,六輕汙染、捷運潛水夫症工人、RCA二軍等律師代表都要求法官比照RCA判決。